发布于Hardware分类中的文章

Jul 07

运行在 U 盘的系统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大已经不能备份在 N1 的 EMMC 里,突然损坏的话就要做很多重复工作来复原。直接做盘对盘克隆有个限制就是目标盘必须比源盘容量大,同样是标称 8G 的 U 盘,非常有可能实际可用容量是不一样的,之前就是因为这样把一个 8G 的系统盘一直备份成了 64G 的 U 盘.。。。将要介绍的备份方法则没有这个限制,只要主分区(一般是 ROOTFS)的实际数据使用量不大于备份盘容量即可。

首先用 DiskGenius 将 U 盘的两个主要分区备份为: BOOT.pmf 和 ROOTFS.pmf 文件。注意这里 BOOT 分区备份最好选择 “备份所有扇区” 模式,因为这个分区并不大;而 ROOTFS 分区则选择 “按文件备份” 模式,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整个系统恢复到较小的 U 盘上。(只要实际数据不大于恢复盘的总容量)

然后在 Linux 桌面模式(可以是虚拟机)把原系统的初始镜像 (比如: Armbian_20.10_Arm-64_focal_current_5.9.0.img) 恢复到新的 U 盘。因为初始镜像最小,我们其实只需要恢复这个系统默认的分区表和文件结构。这里推荐使用 balenaEtcher。恢复完成后用 GParted 或者 KDE Partition Manager 无损调整 ROOTFS 分区至你需要的大小,还可以在这个阶段创建 SWAP 分区。这一步理论上也可以在 Windows 下完成,比如恢复用 USB Image Tool,balenaEtcher Windows 版本等工具,然后用 DiskGenius 调整分区大小,但经过数次测试,这些对于 EXT 分区的操作在 Windows 下非常容易出错不能完成,或者完成后的 U 盘不能启动,或者是文件结构/分区表有问题。

最后在 DiskGenius 中把之前备份的 BOOT 和 ROOTFS 文件恢复到 U 盘对应的分区。

保险起见可以把这个盘最后一次加载到 Liunx 下用 fsck 检查一下各个分区。


Nov 12

DNSQuerySniffer 查看系统 DNS 查询状况时发现每次查询都有重传 (DNS Retransmission) 现象(抓取方式选 WinPcap 时出现,选 Raw Sockets 不会)

折腾了好多天,卸载无数网络协议/驱动,最后发现卸载 VMware Bridge Protocol 现象消失,关掉开启的虚拟机也可以让现象消失。

这就不知道是 VMware 问题还是 WinPcap 问题了。。。 :?: :roll:

后续:

1. 上面已知 Bridge 模式会重传;
2. 试过 NAT 模式不会重传,但有无数 PTR 请求刷屏;
3. 用 Host-Only 模式,共享上网,目前一切OK。


Aug 18

软件源配置文件是 /etc/apt/sources.list。将系统自带的该文件做个备份,将该文件替换为下面内容,即可使用 TUNA 的软件源镜像。

如果遇到无法拉取 https 源的情况,请先使用 http 源并安装:
$ sudo apt install apt-transport-https

# 默认注释了源码镜像以提高 apt update 速度,如有需要可自行取消注释
deb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debian/ buster main contrib non-free
# deb-src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debian/ buster main contrib non-free
deb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debian/ buster-updates main contrib non-free
# deb-src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debian/ buster-updates main contrib non-free
deb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debian/ buster-backports main contrib non-free
# deb-src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debian/ buster-backports main contrib non-free
deb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debian-security buster/updates main contrib non-free
# deb-src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debian-security buster/updates main contrib non-free

清华大学开源软件镜像站
镜像使用帮助


Apr 26

2019-04-26_134016_cr.png

1. 参照下面两篇文章:

Cannot come back from advanced tomato to asus merlin

Just thought I'd add a pointer to this post for anyone wishing to move from this fork to the latest Merlin builds on the ARM routers.

通过过渡固件把 68U 的固件升级到最新版: Version 3.0.0.4.384.45713;

2. 主路由可以是普通路由模式或者 AP 模式;

3. 扩展路由选 AiMesh 模式或者直接按住 reset 重置;

4. 主路由 AiMesh 界面,等待扩展路由无线灯全亮后会找到扩展路由,加入即可。


Jul 23

Samba 支持的 NTLM 版本低,nt6 系统要求支持 NTLMv2 。

运行里输入secpol.msc,进入-本地策略-安全选项里,选中:网络安全:LAN管理器身份验证级别,选择:发送LM和NTLM,如果已协商,使用ntlmv2回话,立即生效。


Dec 10

NVIDIA 的假卡大家多少听说过,以前也就是改改驱动的 INF 文件,而无法修改有效 ID,这样的假卡只能安装 JS 自己调整的驱动,没有办法安装公版的驱动。这样的假卡比较低档次,容易被认出来。

前段时间有位朋友发给我一个 BIOS,是基于 GT220 的,但是 BIOS 的信息以及设备 ID 都已经被修改为 GT430 的了。开始我并没在意,因为在我的认知中, GT220 与 GT430 根本就不是同一个系列的 GPU,它们的设备 ID 不属于同一个段区,我那时认为是不可以这样修改的。但那位朋友确认了这个 BIOS 刷到 GT220 里面以后,操作系统直接将卡识别为 GT430,GPUZ 的识别已经紊乱。于是我深入地分析了这个 BIOS,最终发现了其中的修改方法。

这个方法不是一般的技术人员可以知晓的,如果我不是有 N 年的研究显卡的经验,我也不知道可以这样修改。放出这种修改方法的肯定不是一般的 JS。一般的技术人员没可能知道这种修改技术,因为实在是太专业。这种方法修改出来的设备 ID,是有效 ID,在系统 BIOS 初始化阶段就已经被接纳,所以任意操作系统一会一并接纳这样的假 ID。这样的修改方法,不受 GPU 系列归属的影响,你可以将一块 6600GT 的有效 ID 修改为 GTX580 的有效 ID,修改完以后直接被驱动所接受!

这里顺便鄙视 NVIDIA,这种只能留存在开发实验室中的方法居然泄漏出来!国外我不了解,在国内,必定被 JS 所利用至极致!就因为这样的疏忽,NVIDIA 的所有设备 ID 都不再可信了!

然后,一位造假者在网上发了段视频,将一块 8600GT 显卡,仅仅是刷了这种修改版的 BIOS 以后,直接改成了 GT430。他发了视频以后,直接跑我面前炫耀。大家搜搜“8600GT 改 GT430全过程”,看看搜索到的内容。太嚣张了,也太小看我们这些第三方独立技术人员了!估计他们没想到我居然这么快就了解了他们的修改方法。

我决定升级我自己的 GPUinfo 显卡识别工具,应对假卡的泛滥。GPUinfo 之前一直停留在 beta5 的阶段。鉴于 NV 的设备ID 不能用了,我退而使用更底层的硬件信息来识别显卡,正确确认 GPU 真正归属的系列。只有这样,才能完全放弃对设备ID 的依赖。

有点硬件知识的朋友,应该知道 PCI 设备的设备 ID 是什么样的概念,处于什么样的地位。放弃这个 ID 来识别 PCI 设备,将会是如何困难。

所以请了解我的尴尬,我需要搜集 GPU 的硬件信息,也就是 GPU 的 ASIC ID 信息。我编制了一个小程序,用来检测您的显示卡的 PCI ID 以及一段硬件信息,我需要这样的信息来完善 GPUinfo 工具的 GPU 归属数据库。目前我也只有这个方法来应对 NVIDIA 假 ID 的现状了。

如果您有一块 NV 的卡,恳请您执行一下我的程序(需要管理员权限来执行),并把呈现的信息拷贝给我。帮助我,说不定哪时候就会帮到您自己。

Get NVIDIA DEVID

这个工具和我写的 HD6950 的开核工具用的是一样的自带驱动,所以第一次运行的时候,杀软可能会有提示。

--rui@newbietech.net(mmx0317@yahoo.com.cn)

范例:Quadro 600(原装 $160.99)修改为 Quadro 6000(原装 $3937.07) 的有效 ID,系统直接识别:

fake q6000

参考文章:


Nov 07

可以玩 BF3 了哦~~

本文适用于独立显卡型号 GT 330M,硬件 ID 为 "PCI\VEN_10DE&DEV_0A29&SUBSYS_044F1028& REV_A2" 的 Dell Vostro 3700 笔记本。

这款 17 寸的笔记本显卡驱动,官方只更新到 189.99 ,很多新的功能没有,Bug 也多,但是用 Nvidia 官方笔记本驱动无法升级。Google 后参考此文升级到 285.62 成功。其实这个办法我在很早就试过,不过那时候官方的驱动 26x 系列和 27x 系列用这个方法可以安装,但是进系统会很快假死,双显卡动态切换功能也会失效。

首先还是安装好 Dell 的 189.99 整合驱动,包含了 Intel 内置显卡和 Nvidia 显卡驱动。然后去 Nvidia 官方下载笔记本的 285.62 系列驱动,用 WinRAR 解压下载的驱动,用附件的文件替换 "Display.Driver" 里面的同名文件,然后点击 Setup.exe 开始安装,安装时选自定义,然后选清洁安装,之后会要求重启,重启后自动继续安装,提示驱动没有通过验证,忽略继续安装,成功。 :mrgreen:

GT 330M